裸辭公務員如何通過App拉新項目開啟創業新篇章?
大約 14 小時前
上一期,愛合伙和大家分享了我們關注中國創新服務演變的第一個階段。并留下一個疑問,什么樣的資源互動方式更有效。
我們先來分析下地方經理通過科技園區希望獲得什么樣的資源,可以快速羅列出的是企業團隊、科研項目、資金來源、產業專家、各類知識服務如稅務、法務、專利、財會的服務機構。這些東西無外乎都是人提供的。
如果不按照地方經濟中活躍人群的發展規律來開發科技園區,利弊的平衡桿就很容易向后者傾斜。這里有個很有趣的例子:無錫被定義為中國物聯網中心,這個規劃來自前最高領導人的某次考察發言(這里不便直呼其名)。于是,大批的政策資源涌向了物聯網,各種物聯網概念和創業企業造訪無錫,多家號稱有物聯網創新服務經驗的科技園區開發者也去跑馬圈地。大躍進后的大蕭條就是科技園區中的雜草有半人高,無錫依然不知道什么是中國物聯網中心,這個中心要干什么。
現在在中國出現了很多本地創新服務圈子,這是愛合伙觀察到的一些新玩法。比較成熟的有創新工場模式和各類創業大賽(有的很跨中、美、歐華人圈);還在摸索的天使組織有中國青年天使會、微天使、天使圈;本地帶有物業形態的圈子有3W咖啡、車庫咖啡、Binggo咖啡以及各種創業咖啡;其他創業聯盟類型的線下活動多得無法統計,估計不會小于萬的級別。
這些圈子都會延續一個理念,用人脈解決自己的困惑,這也是中國幾千年文化比較突出的理念。現代創業創新社會的競爭給這一理念創造了新的應用場景。這是地方經濟中創新服務更進一步的演變,我們定義它為創新服務2.0模式。這一點正在驗證《大繁榮》一書對于經濟體中創新來源的本質的假設,在大航海時代之后,全球化貿易時代之后,工業革命之后,如果要保持地方經濟體有持續創新能力,創新的本質來源于個人事業發展的動機,這種動機會朝著單一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方向進行分工。如果一個大的組織體系沒有辦法實現這種分工,那么會被不斷挑戰,被小的組織體系瓦解。
這些不計其數的小的組織體系正在對創新資源進行分陪,分配的原則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不赤,也不黑,那就游離吧。一群動機和理念一致的人會漸漸緊密結合,剩下的就是外圍游離人群。
舉一個例子,中國青年天使會由連環成功創業者、樂搏資本合伙人楊寧及知名媒體人牛文文組織、成立的一個開放共贏的天使投資聯盟機構,其使命是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天使投資事業,并為天使投資人群體提供更好的幫助。青年天使會會長楊寧表示,“對于已投資過項目的天使投資人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尋找新項目,而是如何退出。”對于一些已經有項目投資的天使來說,一方面,他們的資金急需回籠,其次是為了降低風險,輸出資金,他們需要進行聯合投資;另外,從資源整合方面講,這些天使投資人需要及時將資源導入到項目中去。
上述的描述中,我們看到這是一個一群天使坐在一起討論投資的資金如何退出的組織。如果這個理念是這個組織體系的使命,那么漸漸地他們會對創業創新群體要就提高,原本的感性理解會漸漸被使命挑戰。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其中一部分核心成員會因為理念和使命的不匹配而成為外圍游離個體。希望徐小平老師能夠堅持他們的理念不被使命所瓦解。
那么,成千上萬的小的組織體系就代表了中國創新服務的最先進發展形態了么?這里好像缺了一點什么,“互聯網思維”哪里去了?這么牛逼的術語怎么沒有出現了。
下一期,愛合伙將和大家分享“互聯網思維”下的創新服務心態,這也是我們定義的創新服務3.0模式。愛合伙也屬于這個模式下的一個演變產品。
欲知更多精彩創業資訊,進入公眾號【愛合伙】查看。
愛合伙是中國最大的創業者找合伙人社群。己有來自各地各行業70萬創業者在愛合伙App注冊了創業賬號,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尋找創業合伙人。愛合伙通過App和微信社群引導各地用戶在線下組織和參加“速配會”面對面進行更直接高效的創業項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