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產品經理如何利用AI+運動健身開創第二職業?
大約 4 小時前
“互聯網+”的本質是重構供需:供給方充分利用原有的閑散資源,挖掘需求潛力,從而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交換場景。“社群+”建立了一種新的供需模式,將產品與特定客戶進行精準連接,提高了供需兩端的效率?!吧缛?”模式給商家指出了一種定位客戶的“捷徑”,同時也為傳統企業完成互聯網轉型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互聯網+”的本質是重構供需:供給方充分利用原有的閑散資源,挖掘需求潛力,從而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交換場景。非互聯網企業在“+”上社群后,建立了一種新的供需模式,將產品與特定客戶進行精準連接,提高了供需兩端的效率。如果說,簡單的“互聯網+”是把一根網線拉進了實體空間,擴大商品的銷售渠道,改善存量。那么,“社群+”則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創造需求,實現供給量和需求量兩端的增加?!吧缛?”模式給商家指出了一種定位客戶的“捷徑”,同時也為傳統企業完成互聯網轉型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俞永福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
何為互聯網的本質?
互聯網是人類通過各種技術建立的全球性信息交換系統,它連接了一切可連接的人與物,徹底改變了信息的流通與組織方式,互聯網極大的提高了信息傳輸的效率和范圍。人與外界的交流依賴信息的傳遞,所以,信息傳遞是一切事物運轉的根本。互聯網通過改變人與人的聯系和連接的方式,深刻地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和整個世界。從社會群體的組織方式、分工方式到溝通方式,再到意識形態和商業邏輯,每一處都將發生深遠變革。
互聯網的定義決定了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而社群的首要條件就是一群人的連接,在連接的過程中通過產品、活動、社群目標、共同利益、亞文化、機制、模式等手段,進一步讓志同道合的人深度鏈接。
很多讀者向我反饋對于“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這句話無感,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用人民幣的數量來展示一下連接的力量。比如前不久百度的魏則西事件,一夜之間導致百度股價瞬間縮水360億元,為什么能有這么大的動靜。很簡單,主要元素就兩點,完全仰仗于人和人的連接,人和信息的連接,在連接的過程中網絡無限的加速和擴大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傳達范圍。傳統思維與互聯網思維有很多不同,但其中最大的不同:傳統思維屬于圈錢模式(賣貨走人),互聯網思維屬于圈人模式(強連接跨界變現)。因此,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在做一件事,連接。百度連接人和信息,騰訊連接人和人,阿里連接人和商品,美團連接人和服務。用周鴻偉的話說,人圈起來以后,插個扁擔都開花??傊ヂ摼W的功能是促進連接,社群的目的是催化鏈接。
扯太遠了,回到主題,在商言商,為什么要“社群+”?
一、從國家層面看社群的不可替代
當前政府工作的重心是“供給側改革”,支持“供給側改革”的五大措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有四項與社群有不可分割的強關聯。在不遠的未來假如商業真正完全實現社群化以后,全部都是C2M\C2B,根本無需考慮什么產能過剩,壓根就沒有庫存。當廠家或商家直接與消費者溝通時,是不是所有中間流通環節\渠道成本都可以省去了。至于補短板那就更不需要說了,對于絕大多數企業而言,最痛的短板就是沒有品牌,而社群是每個品牌與用戶溝通連接的最短路徑且成本最低。總之,互聯網極大的降低了信息流通成本,而社群極大的降低了信任成本,把弱關系催化為強關系,而強關系的確立為企業的發展塑造了無限的商業機會和想象空間。
二、從產業升級的維度看社群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依賴人口紅利和低成本來獲取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帶來的價格優勢,通常采用的促銷手段基本上就是價格戰。傳統大規模的制造產銷分離,造成了目前產能過剩、庫存高企、價格混戰等難題,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供給的無限性和需求的有限性。阿里CEO張勇稱,現在整個互聯網的發展都面臨著消費升級的機遇與挑戰,中國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根據瑞信2015年10月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2015》顯示,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達到了1.09億人,并且這一數量還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他們將成為中國消費的主流人群。快速崛起的中產階級群體正在重塑著中國,他們對產品的期望值更高。從產品的功能體驗、情感交流到品牌認知、文化歸屬,這一切預示著消費升級開始倒逼整個產業的升級。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要求企業在更高層面上來實現“以用戶為中心”,不是簡單地聽取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用戶參與到商業鏈條的每一個環節,從需求收集、產品構思到產品設計、研發、測試、生產、營銷和服務等。今天互聯網上大量分散的個性化需求,正在以倒逼之勢,推動和要求企業在生產組織方式上具備更強的柔性化能力,并將進一步推動整條供應鏈乃至整個產業的升級。社群經濟的特征是人格化、定制化、生態化,完全順應了產業升級的趨勢。
三、從企業轉型升級的維度來看社群功能
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認為,企業的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傳統時代,客戶即一切,誰有大客戶誰就有品牌。大家追求質量好,功能強,廣告強勢,鋪到全世界。第二個階段是流量時代,誰流量大誰就是品牌,同樣要靠營銷、靠渠道?,F在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用戶資源時代。用戶資源和流量不一樣,用戶資源其實就是社群。如果以產品為中心,聚起一個個用戶圈,不僅可以使產品迭代升級,還可以創造新的價值。
互聯網時代的傳統企業都面臨巨大挑戰,對外而言,第一個叫獲取用戶的難度越來越高,第二個留存用戶的難度越來越高。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精準的找到并維護用戶,除了社群,別無他途。
對內而言,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如何才能最大化的激發員工智慧和潛能?是充滿激情的文化還是具有挑戰的目標?這一切都源于社群自組織的自主行動。總之,用戶需求的社群化使企業的研發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發生變革,企業組織、生態鏈、客戶關系等都將轉為社群化管理。
四、從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維度看社群未來
管理大師德魯克對互聯網的影響力有過十分肯定的判斷:“互聯網消除了距離”。這種影響具體表現為兩點,一時消除了空間的地理距離,二是改變了信息不對稱的主動方和被動方的地位,以上兩點影響使得用戶主權地位得以確定。
互聯網的發展為社群的壯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ヂ摼W的發展使信息交流越來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以往按照地域、教育程度、收入、年齡、階層來劃分受眾群體,如今按照興趣、價值觀、娛樂和生活方式等共同的行為方式來重新劃分人群。
騰訊CEO馬化騰說,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從價值傳遞環節向價值創造環節滲透,對原有的傳統行業起到很大的升級換代作用。對于傳統企業而言,根本的革新和解決方案是真正的改造升級自己的產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最新技術,通過用戶的主動訴求和智能分析用戶需求,讓用戶深度參與其中。互聯網重構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迫使我們重新思考與定義企業與用戶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用互聯網的模式,來思考并且解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利用互聯網的精神、價值、技術、方法、規則來指導、處理、創新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
五、從市場主體的變遷看社群的不可阻擋
營銷大師科特勒在《營銷革命3.0》說,工業時代的產品營銷以產品為中心,講究標準化與規模化,重點是滿足消費者從無到有的需求;信息時代的產品營銷以顧客為中心,講究的是顧客至上,目的是滿足不同顧客的不同需求與同一顧客的多種需求;社交時代的產品營銷已經上升到價值驅動營銷,追求的是人文中心、獨立思想、精神內涵,是典型的多對多營銷,也就是所謂的社群經濟。
毫無疑問,4億多“80后、90后”是市場的消費主力和創業主力?!?0后、90后”這一群體接受了市場經濟、全球化、互聯網進程的洗禮,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消費觀,呈現出與以往群體完全不同的特征。他們的消費意識、消費行為正在深刻影響著整個商業環境。他們是在物質安全、資源充裕前提下成長起來的新人類,對于物質財富的理解、對于社會的認識、對于自由的追尋、對于個性體驗的重視,都匯聚為強大的潮流力量,并最終改寫商業世界的游戲規則。
如今,90后、00后的圈子越來越小眾化,越來越細分。面對一個認知盈余的互聯網時代,80后的訴求是找身邊的人,90后的訴求是找同類,這是最大的社交紅利。社交軟件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悄無聲息地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用戶基于各種移動社群產品的交互來滿足自己的信息分享、社會交往、情感連接和社會認可等需求。在這個時代,誰能玩轉社群,就將掌控時代。
六、從品牌營銷的維度看社群威力
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需求變得更加個性化和碎片化,同質化的產品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碎片化的渠道、碎片化的時間、移動化的行為、個性化的用戶、社交化的訴求決定了“互聯網+”背景下的營銷向著場景化、數據化、內容化、社群化的趨勢發展。
牛津學者詹姆斯哈金在《小眾行為學》里告訴我們,今天的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們熟悉的主流市場正在崩潰,人們更愿意圍繞在他們真正熱愛的東西周圍,或者通過感興趣的亞文化與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們集聚成小組,愿意成群地連接在一起。
品牌社群的儀式和傳統、行為規范、獨特的文化等,能幫助消費者加深對品牌意義的認識,有利于用戶借此來構建和表達自我。因此,社群成員樂意借助于共同熱愛的品牌來展示自我和彰顯價值。
口碑營銷成為唯一的營銷方式,主要原因有兩個,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沒建立起來導致人們不相信廣告,以及所傳播的營銷信息。第二整個市面上同類產品信息過剩,信息泛濫,導致人們寧愿相信用戶推薦而不是央視廣告。當口碑成為營銷的唯一利器,當用戶成為產品的最佳代言人。想想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除了做社群,還能有別的選擇嗎?因為社群是基于用戶口碑傳播而建立的信任感。
對于營銷而言,在進行口碑傳播、收集用戶需求、提高用戶忠誠度等方面,社群有其他渠道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社群營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1、最高效地與目標用戶互動、交流溝通2、最精準地收集目標客戶3、最便捷地維護用戶4、最低成本地推廣產品、品牌、文化等5、最及時地收集和處理顧客反饋6、最高粘度地執行粉絲經濟思維。
傳統互聯網是因為品牌聚集一群粉絲,通過粉絲影響其他潛在消費者。而社群思維是用戶因為一款產品而聚集,互動形成社群,然后用戶深入參與到產品設計和開發傳播中,提供他們的智慧,最后因社群的發展而成就品牌。
作者:盧彥
本文由?愛合伙?轉載自互聯網思維,敬請期待更多精彩創業資訊。
愛合伙是中國最大的創業者找合伙人社群。己有來自各地各行業70萬創業者在愛合伙App注冊了創業賬號,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尋找創業合伙人。愛合伙通過App和微信社群引導各地用戶在線下組織和參加“速配會”面對面進行更直接高效的創業項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