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產品經理如何利用AI+運動健身開創第二職業?
大約 4 小時前
時下的“機器代人”提供了工人技術升級的機會。機器人替代了簡單重復的體力,工人的精力。而自動化生產,勢必需要懂精密管理的高級技工,這樣的人才正是當前急缺的。
? ?機器換人之后,人怎么辦?
?
? ? 這是廣東開展轟轟烈烈的“機器換人”背后,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
? ? 許多人擔憂,在“機器換人”之后,以往流水線上的許多工人們會因此丟掉“飯碗”。比如,曾經有一家生產家具的工廠主向記者舉例:一個20萬的機器手臂,可以代替 ?
?
?
? ? 兩個年薪為10萬元的熟練工人。換句話來說,一年即可收回成本。
?
? ? 但是,現實遠比簡單的演繹推理復雜得多。“機器代人”會不會造成大面積失業,不僅要看生產線改造之于工廠的變化,還要看到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的就業結構調整。
?
? ? 事實上,代替人工的機器人技術由來已久,時下炙手可熱的“四大家族”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在國內布局。然而,機器人大熱卻還是近兩三年的事情。
?
? ? 究其原因,正在進行的“機器代人”與經濟轉型密切相關,帶有濃重的“救急”或者說“實用主義”意味。機器人上崗,其中的一大任務是補流失工人的缺,以維系固有的生產能力。從這個層面講,機器人對工人的替代更多是接替。
?
? ? 對東部發達地區眾多的制造業廠家而言,工人的流失固然有訂單減少、經營壓力加劇的原因,但也有經濟轉型造就更多高性價比的工作崗位有關。近年來,中部、西南地區經濟崛起,農村電商等新業態登臺亮相,異地務工人員有機會就近擇業或返鄉創業,而不必從事搬運等機械重復的體力勞動以及焊接、打磨等危及健康的工作。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的《2015年農民工監測報告》顯示,農民工跨省流動人數減少,流入服務業的人數增加,正好說明這樣的趨勢。
?
? ? 在這樣的就業結構調整中,制造業,尤其廣東制造業的異地務工人員人數逐年減少是可以預見的。近年來,在珠三角地區,每過一個春節,一些工廠就面臨工人流失一兩成的窘境。
?
? ?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機器換人”也不可能快速達到很大范圍的代替。廣東是全國第一大勞力輸入省份,異地務工人員目前超過2600萬,按照流入制造業約三分之一計算,也有800萬左右。按照當前廣東省平均一臺機器人對應約6.5個勞動力計算,廣東要完成新增5萬臺機器人的三年目標,能替代的勞動力為32.5萬人。30多萬同800萬相比,數量并不多,經濟轉型應該有足夠多的空間承載這些富余勞動力。
?
? ? 因此,“機器代人”重要的問題,并不是如何保住工人的“飯碗”,而是如何在“代人”的同時實現勞動力的轉型升級。技術的進步,對推動工業化進程固然重要;但沒有人的更新升級,技術和產品的革新就沒有載體,工業的轉型升級無從談起。
?
? ? 時下國人喜歡對標的工業強國德國,在一間工廠工作十幾、二十年的技術工人都是寶貝,甚至能指導工程師;但在中國,尤其在珠三角地區,許多“農民工”在不同行業、不同工廠不斷跳槽,工作七八年依舊是“普工”。
?
? ??這不能不說是“廣東制造”乃至“中國制造”中的短板。
?
? ? 慶幸的是,時下的“機器代人”提供了工人技術升級的機會。機器人替代了簡單重復的體力,工人的精力、時間得以解放,這意味著工人有更多條件進行學習更新。而自動化生產,勢必需要懂精密管理的高級技工,這樣的人才正是當前急缺的。
?
? ? 記者樂觀的預計,如果廣東800萬的傳統流水線工人能分化出400萬技術工人甚至10萬工程師,那“廣東制造”乃至“中國制造”曾經賴以為傲的“人口紅利”,將升級為更有競爭力的“人才紅利”。
?
? ? 另一層面的事實是,傳統工人是最親近流水線的人,熟悉流水線的每一道工序。當前,在自動化程度較低的家電、3C、五金等行業,機器人需要反復測試調試才能融入生產流程。如果能激發傳統工人的創造力,制造業的“機器代人”將能更快、更高效地推進。
?
? ? 事實上,廣東已有不少企業關注到工人的“學習”問題。例如,家電巨頭珠海格力集團在自動化改造的同時,就在進行員工的職業培訓。
?
? ? 不過,對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要效法格力難度頗大。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及時補位。
?
? ? 無論如何,在機器人發展的過程中,“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戴春晨
愛合伙是中國最大的創業者找合伙人社群。己有來自各地各行業70萬創業者在愛合伙App注冊了創業賬號,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尋找創業合伙人。愛合伙通過App和微信社群引導各地用戶在線下組織和參加“速配會”面對面進行更直接高效的創業項目交流。